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战“疫”——自然资源人的硬核担当(二)

发布时间 :2021-11-05 17:50:32    

信息来源:土地征收储备中心 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 测绘地理信息院   编辑整理:宣教中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然资源厅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落实自治区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全面启动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土地征收储备中心  孙志祥:战“疫”志愿者在行动

202110月下旬,银川市新一轮扩大范围核酸检测工作在一场淅沥秋雨中拉开帷幕。

孙志祥同志是自治区土地征收储备中心的一员。疫情暴发时,他正在休假,当看到一线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社区工作人员不畏寒冷坚守时,他很感动,但更多的是想做些什么。中心召集人员组织志愿服务队,他积极报名响应。对他而言,这个休假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队伍中来。

当被问到报名的初衷时,他笑呵呵道:“也没多想,中心负责的封控楼栋多,皆为24小时值守,可当时单位在岗职工只有18人,女同志多,领导年龄偏大,自己身体还算不错,在这种非常时期,就只想多为抗疫一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仅此而已”。

这一年的冷空气来得格外早,维持秩序、登记信息、无接触领取快递、严防封控楼人员进出……连续多日的轮轴转下,纵使他身体素质过硬,依旧感到疲惫。夜晚温差大,在棚子里冻醒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遇到封控楼居民深夜偷跑出来遛狗,也要立马赶来劝阻。“这个工作量我在报名的时候就料到了,但我就想尽一份力。”孙志祥自信地说。

1027日报名当天开始,每天值班超过8小时。他这把种参与感称为“被需要感”,这也是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所在。令孙志祥感动的是,前有志愿者们坚守,后有众人的协力合作。1031日夜里11点,厅领导到值班点深切慰问夜守的志愿者。“气温陡降,中心及时送来御寒衣物和采暖设备,还经常给我们送食物热水,我们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孙志祥说。在这个深秋,每一人都以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为寒夜带来丝丝暖意。

面对疫情,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防疫“前线”,他们积极行动,毫不马虎,认真防护,以自己的点滴行动共同助力防疫攻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千千万万的志愿者用一次次凡人善举,传递奉献、友爱、信心与希望,凝聚起的志愿之光也将再次照亮银川、温暖人心。

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  韩冲:“只要有需要,我就在!”

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韩冲,是来自宁夏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的一名志愿者,平时干工作就如同他的名字,始终冲锋在前。1023日,银川市启动三区核酸检测,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向单位请缨,主动参与这场“硬仗”。经所在单位统筹安排,1024日,他加入到了“红马甲”抗疫队伍中,手拿大喇叭协助配合碧水蓝天小区圆满完成居民核酸检测相关工作,从此,他便一头扎进了银川市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与自然资源厅系统的众多志愿者一样,原以为做好了抗疫服务万全准备的他,还是在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和错综繁多的工作任务面前,迎来了一些措手不及的挑战。1029日,按照自然资源厅党组统一安排部署,他所在单位参与值守逸馨苑社区金海明月小区封控点。刚开始值守时,他只负责一个单元,值守起来较为顺畅自如,但随着封控点的增加,从最开始的一个单元,增加到两个单元,最多的时候,同时负责四个单元的值守。居民的快递、买菜买药等日常用品的取送都由他一个人承担,经常来回跑得满头大汗。封控点周围的环境消毒同样耽误不得,除了日常的消杀,很多时候还要做好居民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桩桩件件,零零碎碎,他从没有任何抱怨,不讲一句条件,事无巨细,样样完成。“居民被封控在家也很不好受,我忙点无所谓呀,只要居民有需要,我就在。我自己的母亲也正封控在家,同样有志愿者也在倾心服务,所以将心比心呀,我就尽心尽力、尽己所能。我们单位的所有志愿者也是如此,大家都是你争我抢的干,全力做好志愿服务,没有一个人退缩。”他淡然说道。

谈起志愿服务,让他津津乐道的还是新添加的微信群和微信好友。为了做好封控点的日常工作,更好地为封控居民做好服务保障,韩冲加入了他所负责单元的业主微信群,每天关注居民需求,哪家需要取快递,谁家需要送物资,他都实时了解,及时解难,并且经常在微信群里与居民互动,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正是他耐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不少居民的信任,很多居民都主动要求添加他的微信。“有些居民需要帮助,就会直接给我发微信。我知道这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感觉温暖的同时,也激励我继续尽心做好志愿服务,在社区抗‘疫’一线,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展现自然资源人的风采”,他对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激情满怀信心。

这不,业主群里的一条求助消息,让韩冲又出发了……

测绘地理信息院  赵春杰:我值的第一个夜班

我是测绘地理信息院的一名青年志愿者——赵春杰。111日,银川下起绵绵秋雨,气温骤降。下午6时许,我请缨来到碧水蓝天小区10号楼,准备接替同事李永泉的工作李永泉同志马上就要退休了主动申请参加志愿服务,1027日至今,一直带病坚守在志愿服务第一线。交接完工作,看到顶着雨消失在夜色中的李师傅我被老同志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

李师傅刚走,我便带上手套,拿起消毒液,开始对防控区域进行消毒。“小赵,你来的早啊你第一天值夜班,我来看看你。”一回头,是刘京宁师傅来了我满脸疑惑地问:“刘工,您志愿服务一整天了,应该在家休息,下着雨您怎么又来了?”说着刘京宁师傅已经走进帐篷,认认真真地将帐篷的每个角落都检查了一遍在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放下心来。刘师傅对我叮嘱道:“晚上,尤其半夜特别冷,你一定要注意保暖。另外,隔离单元有位老人有心脏病,前天我值班的时候,还专门去药店给买药了。一定要时刻保持注意力,如果住户有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帮助。”刘京宁是单位的司机,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有1个月退休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依然选择站好最后一班岗,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深夜,雨水不停地敲打着帐篷嗒嗒作响。没过多久,李万民院长冒雨来到防疫点,关心值班志愿者的防寒保暖情况。看着整栋楼都已熄灯,居民们进入梦乡忙碌了一天的我也松了一口气。志愿服务的第一个夜班,在冰冷的雨夜中,的内心却无比温暖与炙热。一方面,单位领导、老同志对年轻人的关心与支持,让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另一方面,老党员用行动向我诠释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句话沉甸甸的内涵,让深受触动。已近花甲之年的他们,尚且坚守抗疫阵地岿然不动,作为年干部,更要不甘人后,全心全意做好志愿者服务,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