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 >>市县动态

【惠农区】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采煤沉陷区—— 加强生态治理 优化矿区环境

发布时间 :2024-01-15 14:35:00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张文  时间:2024-01-12

转型发展,资源型地区焕发新活力

资源型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供应基地和基础工业集聚区,长期以来对保障能源资源供给、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资源型地区蹄疾步稳推进转型发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多元化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日前,本报记者分别走进资源枯竭城市、采煤沉陷区、独立工矿区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地区,深入了解他们在发展产业、改善生态、保障民生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效。  

  

——编者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采煤沉陷区——加强生态治理  优化矿区环境

  

寒风凛冽,年近七旬的唐清方在林中兜兜转转,终于找到那棵老树,“以前家门口就是这棵白杨,现在周围的林子竟这么密了!”眼前这棵杨树比两人合抱还粗,在一片松林中很是显眼。

这片林子,是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采煤沉陷区的一部分。干了一辈子矿工,唐清方曾在这里居住20多年,“以前土房密集、沟壑遍布、煤粉飞扬,现在是成片的密林,废矿区成了景区!”

惠农区,一座人口近20万的小城,过去煤炭资源富集。经过几十年开采,煤炭资源渐趋枯竭,采煤沉陷区面积也达到了43平方公里,其中严重区域超过9平方公里,威胁着近2万户、约5万名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2004年起,宁夏开始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对采煤沉陷区开展长期治理。一方面,将原有居民全部搬迁到统一规划的、远离沉陷区的居民小区。另一方面,采取回填矿坑、恢复植被、植树造林等措施治理沉陷区,至今已栽植400多万株树木,治理面积达24平方公里。

“咱们眼前这个公园,以前是沉陷区的7号矿坑。园内采用18个树种,有7个色调,所以取名‘七彩园’。”惠农区黄河湿地保护林场场长侯彦君介绍,通过拆违复绿、见缝插绿,一个个采煤塌陷矿坑被改造成公园和绿地,已治理区域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1%。

“春天,这里色彩缤纷,压根看不出曾经是矿坑。”侯彦君告诉记者,通过对废渣堆积区、土壤贫瘠盐碱化严重区进行植被、土壤修复,运用梯田式改造种植、色叶防护林带的营造和乔木混交林的整齐种植等技术,这里有了错落有致的生态景观。“当初,为了完成‘七彩园’的绿化,我们号召发起生态建设全民大会战,两年间,就造林将近8万亩,让灰蒙蒙的矿坑变成了绿洲。”

离开树林不远,便看见裸露的深坑和崩塌的巨型石块,形成独特的景观。宁夏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崔奇鹏介绍,矿坑塌陷最深处达到20多米,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后,治理单位特意留下具有代表性的地层断面、地裂缝、复原的采煤矿井等,力争将其打造成矿业景观区,作为地质旅游及科普教育基地。

特意保留的采煤大坑、采掘巷道和矿工住所,同周边密集的树林相映成趣。当地借山造势,以势置景,让老矿区成为城市一景,用以展示地质遗迹和矿山文化。“这里就是一座露天的‘煤炭地质博物馆’。”崔奇鹏说,许多游客喜欢沿着蜿蜒小径,逐一寻访矿业遗迹保护区、工业景观区,昔日荒芜的废弃矿区正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治理,宁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采煤沉陷区二次开发。“我们探索的枣瓜间作、葡瓜间种模式,可以形成适合废矿区的果蔬产业,已经吸引很多企业参与。”指着远处一片荒地,惠农区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马晓平说,惠农区的采煤沉陷区已有3万亩荒滩被多家农业企业承包,用于发展经济林和果蔬产业。

曾经的废弃矿区,其开发价值正被“吃干榨尽”——一片不宜开展农业生产的碎石滩上,密集的太阳能发电板如金色鳞片一字排开,技术人员正紧张调试,为并网发电做准备。“2023年10月开建,最迟2024年初就能发电。”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淮东介绍,这处太阳能发电站采用双面高效单晶硅组件,每年可发电超过3亿千瓦时。

近日,宁夏向惠农区采煤沉陷区的搬迁安置小区拨付了排水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资金,用于进一步优化当地搬迁安置人居环境。这让已搬到安置区近十年的唐清方喜上眉梢:“安置居民的日子更美了!”


关闭